痛经,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人浏览
-
郝福荣 主任医师
擅长:妇科疾病,各类妇产科疑难杂症 - 在线咨询
女性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,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,或痛引腰骶,甚至剧痛晕厥者,称为“痛经”,也称“经行腹痛”。
从“痛经”的定义中就能感受到一种“森森”的痛,毕竟这可是能痛到晕厥的。
痛经的原因是什么?
痛经的发生与冲任、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。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,若是精血素亏,经期冲任、胞宫失于濡养,“不荣则痛”;若是邪气内伏,经期冲任、胞宫气血运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,故而使得痛经发生。
痛经要学会辨证论治
《景岳全书•妇人规》中写道:经行腹痛,证有虚实。实者或因寒滞,或因血滞,或因气滞,或因热滞;虚者有因血虚,有因气虚。
可见痛经的病因复杂,对其辨证,必须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、部位、疼痛的性质及程度,结合月经的情况、全身证候与患者素体情况等,辨其虚实、寒热、在气、在血。
痛经的治疗
痛经的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,需根据不同的证候,或行气,或活血,或散寒,或清热,或补虚,或泻实。治法根据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的原则,分为两步,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,平时应辨证求因以治本。治疗时间,往往需要2~5个月经周期。
肾气亏损证
主要表现为:经期或经后,小腹隐隐作痛,喜按,伴腰骶部酸痛,月经量少,色淡质稀,头晕耳鸣,面色晦黯,小便清长,舌淡,苔薄,脉沉细。
治疗肾气亏损而起的痛经,应该补肾填精,养血止痛。如《傅青主女科》中的调肝汤,以山茱萸、巴戟天补肾气,填肾精;以当归、白芍药、阿胶养血缓急止痛;以山药、甘草补脾肾生精血。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、缓急止痛之功。
气血虚弱证
主要表现为:经期或经后,小腹隐痛喜按,月经量少,色淡质稀,头晕心悸,神疲乏力,失眠多梦,面色苍白,舌淡,苔薄,脉细弱。
对此应补气养血,和中止痛。如黄芪建中汤加当归与党参,以桂枝、白芍、生姜暖肝升陷;以黄芪、大枣和甘草补中益气;以饴糖补中缓急止痛;再加上当归与党参,加强了养血补气温中的效果。
气滞血瘀证
主要表现为:经前或经期,小腹胀痛拒按,月经量少,经行不畅,经色紫黯有块,块下痛减,胸胁、乳房胀痛,舌紫黯,或有瘀点,脉弦涩。
对于这种情形,应该及时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。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中以枳壳、乌药、香附、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;以赤芍药、桃仁、红花、牡丹皮、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;以当归、川芎养血活血调经;再用甘草调和诸药。
若是痛经剧烈,伴有恶心呕吐者,酌情加吴茱萸、半夏、陈皮以降逆和胃止呕;兼寒者,小腹冷痛,酌情加艾叶、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;挟热者,口渴、舌红、脉数,宜酌加栀子、连翘、黄柏以清热泻火。
寒凝血瘀证
主要表现为:经前或经期,小腹冷痛拒按,得热痛减,或周期延后,月经量少,色黯有块,畏寒肢冷,面色青白,舌黯,苔白,脉沉紧。
对于此种痛经,应温经散寒,祛瘀止痛。《妇人大全良方》中的温经汤含有人参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药、肉桂、莪术、牡丹皮、甘草、牛膝,全方能温经散寒,活血调经。若痛经发作,可酌加延胡索、小茴香以理气温经止痛;若兼见经血如黑豆汁,肢体酸重,苔白腻,证属寒湿为患,宜酌加苍术、茯苓、薏苡仁以健脾除湿。
若是在经行期间,小腹绵绵而痛,喜暖喜按,月经量少,色淡质稀,畏寒肢冷,腰骶部冷痛,面色淡白,舌淡,苔薄,脉沉细而迟或细涩,为虚寒所致痛经。治宜温经养血止血,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,补骨脂,达到温经扶阳,养血调经,理气止痛之效。

Copyright © m.hbxfwy.com 鄂ICP备16016865号-1